{平行之丘 | Paralleled Hills}
№. 0:: 关于

 

节奏感4 xiao

| coverdesigner 李瑞杨

[  越  过  山  丘 , 平  行  言  说  ]

与15位在德中国艺术家的谈话

 

艺术家采访是今天的“艺术工厂”中最令人喜爱的文本形式之一。我们可以在各类艺术杂志、画册及网络媒体中看到采访。可以说,这是让大家了解艺术家和艺术家作品最直接的方式。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就已经出现艺术家采访这样的文献形式,到今天的策展人、艺术批评家甚至艺术家自己也把采访作为一种形式和方法去使用。[ 平行之丘 ]是一个艺术家采访项目,由李瑞杨、孙敏祺和应梦婷三人合作完成。2015年的夏天,我们三人分别奔波于德国各个城市,采访在德国学习艺术以及生活的中国青年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大都在中国有过学习艺术的经历,之后选择来到德国继续深造。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艺术领域:架上绘画、摄影、新媒体、行为艺术和陶瓷艺术等。在这里非常感谢参与这个采访计划的艺术家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去了解他们在德国的生活状态,学习经历和艺术创作过程。

 

为什么叫 [平行之丘] 呢?我们和被采访的艺术家一样,都曾经在中国学习艺术。在中国参加艺术考学就像翻越山丘,克服各种障碍,踏进艺术院校后才接触到了多彩的艺术世界。之后,我们鼓起勇气,决定要攀爬另一个高山,希望进入到更加纯粹和美好的艺术中。做这个采访计划的初始之心是想要了解其他和我们一样的中国艺术家正在德国做些什么艺术项目?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并和对方探讨在如今的文化迷宫中如何定位自己,以及他们的作品在这个迷宫中又是怎么发生和呈现出来的。

 

从拜访艺术家的工作室开始,我们在他们的工作室里畅聊生活和艺术。在这些访谈中,一方面我们好奇艺术家们在德国的生活,带有些许私心,想要去了解他们来到一个新的国度产生的困惑和兴奋。也会提问一些普遍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择来到德国继续艺术梦想;中国和德国的艺术教育的不同,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改变;结束德国的学习后,对将来的打算等等。另一方面,也和艺术家产生了互动性的谈话,我们各自阐述对一些艺术理论的理解。同时也会从艺术家各自的作品出发,去讨论创作形式、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还得到一些中国人在德国学习艺术的渊源。我们受到在中国的导师的影响,而他们中也有很多人曾经在德国学习艺术。也许这是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来德国学习的原因之一吧。更重要的是,这个采访计划可以让大家认识这些在外留学和生活的年轻的中国艺术家,清楚的看到他们的现状、他们的作品和他们对未来艺术生涯的希冀。

作者书于2015年秋